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知识梳理
本章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本章的主要内容是: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讲述了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科学技术、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在社会发展中的各自不同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②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讲述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形态及其演化,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考点提炼
1.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 |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①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
2. 阶级斗争、社会革命 | ②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
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③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①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 |
3.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①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 |
4. 人民群众和历史人物 | ②历史人物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
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③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①社会形态及其演化 | |
5.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 ②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释难解疑
1.如何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为: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最革命的因素,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这种矛盾运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如何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上层建筑是对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与设施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称,体现着社会中人与人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一定的经济基础与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社会形态。
(2)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①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主要是: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③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薪。
3.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1)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出发,在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可以说群众史观是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是群众史观在中离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应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2)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费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解决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世界观问题。
(3)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与组织路线,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理论与实浅、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人民群众之间辩证关系的问题。
以上就是关于“成人高考政治考点提炼第一部分(六)”的全部内容,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学历提升、报考费用、加分政策、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等的相关问题,可以随时联系山东成教网的《专业老师》进行沟通了解。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cj.sd.cn)
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官方信息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为准